發(fā)布日期:2017-12-04 查看:0 分享
經(jīng)過一個禮拜的陰雨纏綿,終于迎來這個禮拜最好一天天氣,陽光明媚,白云飄飄。這個禮拜公司迎來幾位新同事,為歡迎新同事,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團隊精神,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企業(yè)文化氛圍,與12月2日舉辦了初冬太湖 從歷史到自然的暖心之旅。
西山鎮(zhèn)現(xiàn)今叫金庭鎮(zhèn),2007年莫名變?yōu)闉榻鹜ユ?zhèn),竟只是因為“日薄西山”?
相比于各種盛名在外的景區(qū),西山極為低調(diào)淳樸。我們一行20幾個人一路上歡聲笑語,駛過長長的太湖三橋,終于見識隱在深閨之中西山的美好,一如舊時,整個大環(huán)境都還保有那份似少女“和羞走,倚門回首, 卻把青梅嗅”的純真。
十二月的太湖,并沒有因為冬天的降臨而失去往昔的色彩,經(jīng)過春夏秋的洗禮,太湖迎來的初冬別樣味道。而來這里的游客,也不會因為寒氣而失去游玩的樂趣。我們計劃了這個季節(jié)應景活動,登石公山—摘桔子—農(nóng)家樂,找尋一條最適合冬日的暖心路線。
石公山排列西山八景之首,三面環(huán)水,一面背倚叢嶺,滿山翠柏濃郁,如青螺伏水,似碧玉浮湖。山村水映,美景天成。滿山的石灰?guī)r經(jīng)過億萬年大自然的洗禮,產(chǎn)生了云梯、一線天、夕光洞、歸云洞等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。
石公山有奇石兩塊,傴僂似老翁的就是石公,另一塊是石婆。他倆差肩而立,相對而望,講述遙遠的愛情故事,故而名為石公山。
遠處看到一所寺院,有點少林寺的感覺。 走近一看,原來是石公寺
原來海燈法師也曾在此練功授徒
寺院一側(cè)的雕塑有點意思
看到另一側(cè)的梅花樁,我就樂了,男人的天性愛玩,都想上去一試身手,看,大鵬展翅,要保持平衡真是不易,而且還不低,有一米多高呢,木樁之間的間隔還不近, 臺上一分中,臺下十年功呢。
一線天在石公山中部南坡。原名“風弄穿云澗”。兩壁青蒼,石隙成縫,狹小僅容一人上下,“一線天”三字,由蘇州著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手書,何根金石匠鐫刻。
有階石五十三級,取佛教“五十三參,參參見佛”之意。一線天通山頂。明人沈伯英<一線天>詩云:“須臾盤折出木杪,如晦而臥日方曉。人生休歌引路難,歷盡崎嶇見坦道。
石公山雖不大,但是處處是景,應了那句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,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結(jié)束了爬山之旅,我們來到山腳下,提前約好了山下一家老婦人的桔子林,聽說因為她閨女結(jié)婚,所以忙的沒有時間采摘桔子,要不然這個時節(jié)桔子也采摘結(jié)束了。
分享勞動果實
除了水果,西山農(nóng)家菜新鮮可口,各種湖鮮令人食指大動。同為太湖三白,不少老饕寧愿自駕百里獨選西山。一盤銀魚跑蛋端上桌來,蓬松如云朵一般,一口下肚,頓時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湖鮮。
西山建筑街道兩旁多為明清建筑,高低錯落,斑駁蒼古。清代詩人沈德潛稱之謂“人煙雞犬在花林中”,清代詩人凌如煥稱之謂“水抱青山山抱 建筑街花,花光深處有人家?!?/span>
日暮西山,預示著一天又將要結(jié)束,然而此刻的西山雖然顯得蒼白而憂郁,但這卻是詩人的情懷,詩人無景不贊,不傷不哀,如果有詩人在此,定然附上: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,時維九月,序?qū)偃?,漁舟唱晚,唱窮西湖之濱,雁陣驚寒,聲斷秋水之泗。
此時,我們也不得不踏上歸途,大家都意猶未盡,期待下一次能夠再來,臨走時候老板娘說他們家有100多棵枇杷樹,明年你們一定要來吃啊,盡顯了西山人的樸實、熱情......